br /> 比方说,像是降尘的问题,胡炎直接在这里设置了几个降尘术之类的阵盘,这里的降尘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别看现在林泽的这个炼钢厂的技术水平,和后世那些乡//镇//地方的钢厂相比都还很有差距,但是,在一些环保节能意识上面,林泽这边领先了很多。
有着专门的机构,所以,炼铁炉里面的燃料和铁水完全隔离,这样的话就可以放心的使用煤炭了,甚至于直接就可以挖出来就用,比需要在窑里烧制的木炭成本低多了,反正这些煤炭因为有隔离,不需要和里面的铁水接触,这样一来的话,煤炭里面的硫、磷等有害物质不会掺进铁水里,直接提高了铁水的质量。
此时铁水经过不断的加热,已经泛起星星点点的亮光——那是混在铁水中的细小炉渣造成的。
看到这里,胡炎直接开动了手上的搅炼设备,炉顶的大圆盘开始慢慢的旋转,带动上面的三根熟铁棍子在铁水里面不断的转圈搅动。
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个高炉之内炼出的生铁水,含碳量应该是在百分之三左右,现在一经这些熟铁棍子的搅动,铁水里面的碳直接和空气中的氧在高温下剧烈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热。
一下子,里面的铁水开了锅,气泡不断的咕嘟咕嘟的直冒,甚至于直接把表面的炉渣给推到炉边给堆积起来。
生铁的熔点一般约1100-1200摄氏度左右,而纯铁则是高达1535度。当铁水里面的碳和空气里面的氧气开始结合的时候,生铁水中的碳含量逐渐降低,铁水的温度也是随之不断的增高,相应的,它的熔点就逐渐提高了,于是炒铁炉中的铁水变得浓稠无比。
从刚刚开始的像是清汤一样,到之后的酱汁状态,再由酱汁状态变为最后的果冻状态……
最后聚成一个个外形很可爱的铁团儿,远远的看去,就像是一颗颗铅球一样,很有质量感。
这些可怜的‘铅球’现在还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挨打了。
停下搅拌之后,工人们用长钳子夹起那一颗颗的铅球,放到锻锤下面不断的敲打。
丁丁当当一阵响,铁团中的碳元素以单质石墨的形式被挤了出来,和内部的细小渣滓、表面的氧化铁碎屑一起,因为还蕴含一些高温的余温,所以一出来在经受到外面的冷空气之后,就而在空气中化作了点点火星。
这个锻打只是为了除去一些杂质,工艺其实非常简单,谁都能够做,也就是用钳子夹着在锻锤下随便敲打几下,没有其他什么特别的要求。
还有,其实熟铁在高温状态下很软,所以造型容易,也容易锻打,这不,时间一长,胡炎身边的那些工人们手下的作品里面是什么形状的都有,铁饼、铁棍、铁团儿……
直到胡炎看不过去了,也是为了方便管理,最后才宣布今后一律敲成铁棍状,不得再任意造其他的造型。
虽说熟铁容易锻打,但是锻打熟铁的过程比较耗费人力,熟铁也是铁,几十斤的铁块,夹起来还是需要一膀子力气的。
另外,锻打的时候也需要相当的力气,所以,这件事情不是那样轻松的。
不过好在这里的工人很多,加上能够来这里当工人的手上都有一把子力气,所以,很快的,所有的熟铁都有专门的人在打着,而且,速度并不慢。
进过挨过敲打的所谓“熟铁”,其实并不是现代教科书意义上的熟铁。
其实在冶金界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生、熟铁这种说法,现代钢铁工业上,含碳量小于0.02%的国内称熟铁,国外称纯铁,质地非常柔软;含碳量在0.02%-2.11%的叫做钢;含碳量在2.11%以上的国内称作生铁,国外称铸铁。
而在古代,以高炉直接从铁矿石炼出来的称作生铁,以经过炒铁炉(炒钢炉)炒炼的为“熟铁”。这种“熟铁”的碳含量,和炒炼时间成反比,炒得久,碳氧化得多,铁的碳含量越低,反之亦然,所以其碳含量能在0.01%-1.5%之间浮动,包含了现代意义上的“纯铁”和“钢”。
所以古代炒铁等于炒钢,只不过因为工艺上面的问题,导致这里面的一些问题很难把握,最终导致炒出的成品以铁和中低碳钢为主。
当然了,你要是走了狗//屎//运//的话,运好的能碰上一两块高碳钢。
不过这样的概率,就和现在彩票中奖的几率差不多。
真心不要抱着多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