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六十八章 严格的次第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过的了。

    同样,我们的眼睛无法观察心的本性,因为它不存在颜色;我们的手无法抓住心的本性,因为它不存在形状、质碍;我们的耳朵无法听到心的本性,因为它不具有声音总而言之,我们的五根都不能认知心的本性。既然五根不能认知心的本性,那又有谁能够认知呢?没有别的东西,只有心自己。

    如何认知呢?一种方法,是心可以去推知自己,如果我存在,那肯定是有来处、住处与去处,这是前面讲过的;另外一种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也不想,不去寻找什么来处、住处与去处,不去考虑那么远的问题,而是直接去看它的本性,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心静下来以后,什么也不想,只是自己去看。

    有人会提出疑问:心没有眼睛、没有耳朵,也没有触觉,它怎么去看呢?

    这不是眼睛、耳朵所感知的层面,而是心自己所具备的特有功能,心就是能够感觉到自己。在内心不起任何杂念的情况下,就能看到心的本性。当然,在有杂念的时候,心的本来面目就会被杂念所覆盖,我们自然也无法看见。

    按照中观的方法,当心静下来以后,就什么也不想——既不追究过去,观察现在,也不迎接未来——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去看心的本性。

    如果你们在此时证悟,就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异样感觉——非常清楚地看见它并不存在,是空性,而不是我们找不到它的颜色、形状。就像在晴朗的白天,我能清晰地透过窗户看到自己所处的楼房与对面的楼房之间没有任何建筑物的存在,这不是我没有找到,而是清清楚楚地看到两者之间只是一片开阔的空间一样。

    以前也讲过,“没有找到”和“找到没有”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同样的两组词在顺序颠倒以后,就有了很大的差别。所谓“没有找到”,就是自己去看了,而没有找到。只是没有找到而已,却不能确定其不存在。因为世上有很多不能找到却客观存在的东西,如宇宙辐射、电磁波等等由此可知,没有找到并不代表不存在。而“找到没有”,却是一清二楚地看到它不存在,我们所找到的结果,是被观察的对象不存在。

    看到这里,我兴奋地拍了拍我的大腿:太绝了!这个比喻太绝了,简直妙得不要不要的。“没有找到”与“找到没有”,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与开悟前后状态的对比,简直就是教科书般精确的语言,简直就是数学公式般简洁而美到极致的概括。没有比简洁更美好的东西了,我以学习易经的经历来保证,古人一句最美好的话是:大道至简。

    当然,如何达到这种心静下来看的状态,也不是随意就可以完成的。但是,这位上师却把如此空妙的东西,讲得很具体。

    他说:“修习的方法,就是心静下来后自己去看,自己去感受,只有这个办法,除此别无他方。在此时此刻,其他所有的办法都彻底失灵,派不上一点用场。之所以我们之前我们要通过听经闻法、修加行——积资净障、祈祷上师等等来做准备,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所有的加行,都是证悟空性的前奏。如果通过别的办法也可以证悟空性,那么加行等等不修也可以,但事实证明,只有打好加行基础,才能最终证悟空性。”

    加行,他只用了两个词来概括,所谓“积资净障,祈祷上师”。其实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积资,所有的功德的积累,以及学佛的条件的形成,都算是积资。比如过去道教修行中,讲究法侣财地四要素,这也算是一种积资。所谓净障,除了严守戒律以外,也要培养自己的平等心、菩提心,以平等慈悲的心态提升自己的发心基础。

    当然,里面加了祈祷上师,我不知道机理是什么,反正,以文大姐他们的说法,上师,对自己的修行,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必须遵从,甚至迷信。

    接下来的文字,介绍了修空性的过程。

    修空性的过程一般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胡思乱想、杂念萦绕的层面。这个层面是可以跨越的。比如说,我们在打坐的时候,有时会头脑非常清醒,即使坐一、两个小时也没有太多的杂念,感觉很轻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抛开了第一个层面,而直接进入了第二个层面——阿赖耶识的层面;抛开阿赖耶识,就是第三个层面,也即心的本性。

    我以前所学所修,只是到达了这上面描写的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我几乎要到了,就是那次法会上的经历,结果还是没有到,只是一种接触到自身无明的本相而已,与阿赖耶识还没接触上。更别说第三种层面了。

    这位上师最好的教育方式就在于,他所有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初学者的感受上讲的。如同小学老师,让你先学会用手指头,学十以内的加减法。下面的内容,就很像手把手教我们数数一样,简单而直观。

    如果大家以后打坐的时候有一点轻松、舒服的感觉,也千万不要去执着它,而要把着重点放在有没有“悟”字上面。如果有了“悟”,则即使没有证悟大圆满,但至少也肯定证悟了中观的空性。如果还没有接触到空的层次,只是感觉心无杂念、宁静安祥,就算不上是什么证悟境界,只是阿赖耶识而已。

    证悟这个境界以后,还算不上是大圆满之类的境界。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不是大圆满修法,那是什么修法呢?这只是中观的修法,但在中观修法当中,它又不是仅仅停留在书面的理论,而是与切实的修持密切相关的实修窍诀,这都是我在上师那里学到的。

    有一部非常著名的经典——现观庄严论,作者弥勒菩萨在该论当中,将自己在释迦牟尼佛座前亲耳听到的大乘空性修法归纳为两种:第一种,是在该论第四品当中所讲的不执着外境,要证悟外境的空性;第二种,是不执着自己的内心,要证悟内心的空性。整部经典的精华,就是这两句话。在这两句话当中,涵盖了所有般若波罗蜜多经典——般若十万颂、般若二万八千颂、般若一万八千颂,直至最简略的般若心经——的修法。

    在修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等的时候,就是要去思维,那时就必须要有层出不穷、此起彼伏的念头,但在这个空性修法当中,就不能再进行思维,而要放下一切念头。

    我再总结一下前面所讲的两种空性修法的要点:第一个修法,是要进行观察思维的;第二个修法,则不能有任何的思维,这有点类似于禅宗的修法。

    这是最关键的一个修法,在大手印等修法的关键时刻,都会集中到这个修法上来。

    原来,这位大师,也是很了解禅宗的,他所说的,与我体会的,简直是一个结论。有一种修法就是让你按思路去想。还有一种,就是什么都不想。其实掌握起来,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体会,以及上师及时对你进行帮助。想靠自己的小聪明,觉得自己看了点书,能够打坐几小时,就可以了,简直太可笑。估计有这种思想的人,不仅小学没毕业,或许入学资格都没取得过。

    他对第三种空性的修法,开场白是最简洁的。但这也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修法。

    第三种空性的修法,是有思维的修法。

    如果心静下来了,也去看了,却始终没有空性的感受,此时又该怎么办呢?我们还是要回到起点,像原来一样去思维。在这个修法当中,不是去思维心的来处、去处等等,而是要去观察心的存在之地。

    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如果我有一个存在的心或者精神,则肯定应该在我肉体的外表、内部,或者外表与内部的中间,而决不可能在外面的墙壁上、桌子上、花瓶中,因为精神和肉体的综合体才叫做我,既然作为构成我的一部分的肉体在此处,那么,作为另一半的精神又怎么可能在毫不相关的墙壁上呢?所以,我的精神或者心一定是在肉体的内外。如果在我肉体的外表、内部,或者外表与内部的中间都不存在所谓的心,那它就应该是无生无灭,根本不存在的。

    在判定出这个结论以后,我们就开始去找。如果心在肉体的外表、内部与中间,那又在外表、内部与中间的哪个地方呢?心所依附的外表、内部与中间本身究竟存不存在呢?然后就像前面所讲的中观思维方式一样,把外表的皮肤分解为空性。接下来,我们又可以进一步思维,既然在外表找不到,那它是不是位于中间或者内部呢?内部有什么呢?每一个看过天葬、学过解剖学、学过人体结构的人都知道,里面无非是一些肌肉、骨骼、骨髓、心脏、肝脏等组织与内脏器官而已,然后,我们又可以将它们一一分解,直至全部分解为虚空。

    如果又有人认为:虽然没有位于外表与里面,那它是不是位于中间呢?那我们就要问,除了外表与内部以外,究竟什么是中间呢?所谓的中间,只是一个相对的抽象概念而已,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确定的“中间”。这样观察以后,就在身体的里里外外都找不到心的存在之处,因为心本身就是无形的,要给它确定出一个位置是很难的。

    这不是“没有找到”,而是“找到没有”,也即找到了空性。

    然而,虽然有些人也找了,却没有找到这种感觉,所有的方法都尝试了,还是对空性一窍不通、毫无知觉,这种人肯定是加行没有修好。此时就应该将以前所修的加行数量归零,从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起点开始重新修加行。只要坚持这样修持下去,以后一定会证悟的。

    上述三种不同的空性修法,大家既可以任修一种,也可以三种同时并修。如果想证悟,中间的方法是最直接、最容易证悟的,但因为这种方法没有很多的思维,所以对有些人来说也不适合。对这些人来说,就要先通过思维的方法来打牢基础,然后再修不思维的方法。

    另外,本论还提到,在修空性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对空性的念头产生执着,会认为包括身体、精神等其他东西都不存在,唯独剩下了空性,只有空性是存在的。

    如果空性实实在在地存在,那它又是如何存在的呢?这种观念是不堪一击的,因为世上本身就不会有一个实有的东西存在。如果认为空性存在,就成了一种执着,所以必须要放弃,对空性也不能有执着,但这是最终放弃的执着,首先能够证悟空性,就已经很不错了。

    看到这一段时,基本上对空性修法的描述就告一段落了。我想,如果万老师在此处的话,他看到这一段,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这里有一个最好的哲学辩论,在逻辑学发展史上,也有类似的辩论,几乎可以形成一个经典的案例。我想象着我跟万老师辩论时的发问:“万老师,你觉得空性是否真的存在?”

    如果他说不存在,那为什么佛教多次强调空性,难道是佛在撒谎吗?况且,空性从理论上说,确实是可以证实的。前面所说的一大堆道理,都已经证明了空性。如果不承认,那等于推翻了佛教的大量经典。

    他如果说存在,那就犯了逻辑上的毛病。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东西,以什么方式什么状态存在?没有的东西能够存在吗?这个问题在逻辑上,是两难的,如同自己抓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

    我还真有冲动,想给万老师打个电话,结果在找手机时,发现自己的腿已经坐麻了。手机时间显示,此时已经是深夜,我在床上打坐看书的时间,已经超过三个小时了。

    这真是不知不觉的、了不起的、时间上的进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