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为是一个努力思考的人,也不算笨,但许多问题想不太明白。有一句歌词最能够形容: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万老师说的是崔健的歌词,这种内容是崔健最常见的主题。迅速变化的现实,让脑袋比较懵。人们凡是对不太理解的东西,就有本能的抗拒心态。
如果变化太快,连思考分析的时机都没有时,你甚至会愤怒。这就中国早期摇滚的基本特点,呐喊与愤怒。呐喊,是觉得自己的声音太小。愤怒,是因为无能为力。
但是,他们的呐喊和愤怒,是没有多少建设性的,他们只想解构什么,根本没能力创立什么。为什么总有一种声音太小的憋屈感呢?因为他们生长在英雄主义时代,总认为人定胜天,结果,现实,根本谈不上天,其实是脚下这块地,你都影响不了。这与声音大小无关,只与能力有关。没有能力影响身边的人,总是在大喊大叫。
所谓愤怒,其实是改变不了自己与周边,世界不按我想的来,我们不是怪罪自己想错了,总觉得世界错了。
世界如果错了,现实如果错了,你的呐喊就跟疯子的性质差不多。就跟我小时候,内心不服,拿起石头打天的效果一样。遇到极端情况,自己扔上天的石头,会反过来,砸到自己的头上。而当时的摇滚,就有点自虐的倾向,于是,有些所谓的歌手,走上了吸毒的道路。
快感从生理上来说,只是多巴胺等化学物质的反应。从心理上来说,只不过是个偶遇。但是,它的一个另类特点,总被人滥用。快感是与痛苦相对应的,基于这点,有人就制造一点痛苦,造成没痛苦时那点快乐的感觉。自虐,就这样产生了,并且形成依赖。如同酒精依赖症患者,不制造出头痛和呕吐,他根本就无法感受正常健康时的快乐。
“按你所说,想是没有用的,即使在你这样聪明勤奋和专业的情况下,想也跟不上现实?”
小胡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几年前我所写的一个随笔《奔跑的中国》,中国跑得太快,莫说中间有许多人掉队埋怨,就是一边看比赛的啦啦队,也觉得跑道上的人太快,分不清队员的身影了。
“也许吧”万老师说到:“其实,我只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跑,往哪里跑,这两个问题都没想清楚,是什么力量和目标,让人们奔跑的呢?”
“人倒不一定非要想好了再做。比如孩子学爬学走,只是为模仿而模仿,他并没有想好走的方向与目的,这恰恰是最有意思的。”
我只是这样打个比方,啥事等想好了再做,半天就迈不出一步了。
“你是要否定思想的价值吗?”
万老师扣了一个大帽子,我当然不接这个锅。“也许,思想的价值和表现形式,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吧。”
我回避了这个价值的话题,因为只要谈价值,就要有判断,有判断,就有是非。而现实,是没有是非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能够谈天地的是非吗?这不仅仅是道家的思想,儒家也一样。孔子说:“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现实就在这里,规律永远不变,这是好是坏?有什么价值判断呢?
“也许庄老师说得对,我们要对思维模式进行改造和调整了,要不然,认不清现实,这个矛盾会越来越严重。”小胡说到:“老实说,单纯用逻辑的方法来思考,恐怕跟不上现实的节奏,最聪明的思维,也许不是哲学家们擅长的了。”
“什么意思?”万老师不怕你贬低哲学,只要你有新的东西,他都感兴趣。这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愿意为任何新的发现,提供尊重。
“前面我们说过,逻辑思想从超越线性思维起,就开始统治人类思维的高峰。因为从描述线段到描述面,从一维到二维,这是飞跃。但是,现实中,至少从空间描述中,我们都知道是三维的,如果仅用二维的工具,是不是,太粗糙了点?我们都知道三维立体空间,我们感受到了。但在理性上还坚持二维的分析方法,是不是需要改进?”
“你是说数学思维法吗?”万老师果然对前段时间我们讨论的东西,有印象,有思考,所以反应才这么快。
“也许吧。三维的空间加上时间,这是四维的思维方法了。从爱因斯坦以来,理论物理学家和拓朴学数学家,就已经进入四维思维模式了,而哲学家还在矛盾、概念等二维思维中打转,这是落后了。”
这岂止是落后,从时间来说,起码落后了一百多年了。我说到:“怪不得,我以前在北京听到一个理论物理学家说过,这个世界,很难再产生通晓一切的大师了,不是因为没有聪明人,也不是因为知识太多没人有能力全部了解,而是因为,没有产生一种大家听得懂,能够全部概括当今认识成果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没有产生前,大师是不存在的。”
“我承认,哲学家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新的数学与物理思维,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万老师不耻下问,面对我这两个年轻的,不专业的人,也保持着对知识的敬畏与谦虚,这是他的品质。
“以现实感觉为基点,哲学思维已经落后于我们的现实感受了。比如以二维模式来模拟三维空间,这肯定是落后的。而数学与物理学的发展,已经超越于感受,走在感受前面去了。甚至,能够解释感受背后的原因及机理,这才具有先进性的。”
小胡这个划分方式很清晰,现实与人的连接,靠的是感受。人们通过自身感受认识现实,通过自己思维来理解现实。如果思维模式连自己的感受都跟不上,那这种思维模式就需要进步或者说革命了。
“你的意思说,现代数学与物
理学,已经走到我们感受的前面,可以指导我们的方向了?”万老师特意用了“指导”这个词,有哲学意味。
小胡敏锐地发现了这个词的意义:“不能说对普通人的思考与生活有什么指导,但起码,它们所造成的成果,是每个人都接触到的。比如人工智能,比如太空探索,比如量子力学,已经超出我们经验范围,甚至想象范围了。”
“你细说,此处不要简化。”万老师把茶杯端在手上,尽管水已经喝开,但他似乎忘记了茶杯的存在。忘我,大概就是这种状态吧。
“我所知不多,也只不过看了几本书,翻了几本杂志。我的水平,仅相当于大众科普水平。但是,我还是惊叹,他们研究的成果,让我这个自以为聪明的人,都难以理解。比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认,否认力的存在,这从根本上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定理。他认为,力,只不过是时空扭曲的产物。当然,我们把他的结论当成是另一种解释范式,但得到物理学家的认可并且在实践中得到成功的验证,这就是思维模式的飞跃。”
“这个理论我听说过,还有呢?”万老师果然是个爱学习的人,这个理论,我也是在北京听别人谈起过。
“比如量子力学,关于微观世界的量子纠缠,根本不是我们用常识可以理解的。”
万老师终于发现自己手中的杯子没有茶了,他放下来,倒了一杯茶。想了想,说到:“这个意思很明白了,我们这种思维,是没有多少价值了。”他并没有沮丧的神情,以他这种崇高的求知精神来说,证明自己错了,也是一种成果。
“不,或许,平面的思维,也有它的价值,要不然,逻辑学对人类思想和科学进步的贡献,就无法解释。”
先打一捧,再给颗糖。小胡这样正说来反说去,我都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了。
“有一个理论,叫全息理论。也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发现,数学上,也给它开辟了巨大的研究空间。我先举一个例子,就是人们对黑洞的研究。”
这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霍金,那个躺在轮椅上空想的人,把这个理论推向了公众,他本人的奇特性与他理论的奇特性,构成了流行的所有元素。
“黑洞,是我们观察的边界。当然它不是宇宙的终结点,只是我们观察的终结点。它能够吸收所有的光,所以,我们观察的工具:光,就在那里终结了。于是,有人就问,黑洞究竟有多深呢?不知道,因为观察终结了,我们只能观察到,它是一个平面。它的力量及运动规律是什么呢?也因为观察终结,我们就无法准确描述了。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它周围的星云来模拟它,当然,我们看到的,都只是平面的图形,也就是说,黑洞所影响的天体运行观察结果,是二维的。我们知道,世界空间是三维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