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价,是现实的。其实,大家也没损失多少,在座的开发商,至少开发了好几个楼盘,单个项目利润少点,但做了好些项目,利润总量也不小了。大家没有直观感受,在沿海的一些一线城市,很多开发商一生只是一个楼盘,没机会竞争到其它的地块了。”
对,高利润引来强竞争。而薄利多销的重庆开发商,反而没有引起巨型地产企业的高度关注。如果它们高度介入,那本地开发商,想吃这碗饭,就难了。
“最关键的是发展阶段不同。重庆,是一个还没完全工业化的城市。一个老工业城市,被大量贫困的农村包围着,就是这个现状,大家承认吧。”
下面的议论当然是承认的,都知道,原来四川划给重庆的,大多是财政亏空县,最贫困的地方。
“老工业城市和计划经济下的大城市,面临着工业升级,在技术和资金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怎么办?比如沈阳在衰落重庆在崛起,许多人怪罪,是因为重庆级别高,直辖了,其实并不单纯是这样的。在工业改造升级的过程中,重庆大胆运用了市场机制,加上政府的正确指导,所以成功了。中央在帮重庆,难道,中央为振兴东北,投入还少了?”
这话是鼓励和肯定。这两个城市,几十年前,一个是西南的老大,一个是东北的老大。都有辉煌的历史,比较起来比较直观。
“中国是靠什么前进的?在政策上,是靠市场化前进的。沈阳的政策还没有跟上市场化的脚步,落后是必然的。今天还在为行政级别而喋喋不休,是没认识到问题的根本。而重庆,政府适应了市场化,所以成功,跟上了中国整体奔跑的节奏,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所以,得到了自己应有的发展。”
投资不过山海关,因为投资是市场行为,山海关那边,还是计划经济思维下的政府。
“重庆的市情是什么?是一个老工业化城市拖着一个庞大的贫困农村。改造升级的任务重,而民生欠账和拖累大,这当然需要中央的支持,但重庆也在自己的角色扮演中,上演了精彩的一幕。”
大家想知道,他是如何表扬自己的,听得格外认真。
“不能说老和穷全是劣势,也有优势。把自己的优势尽力发挥,弥补劣势,这就是聪明的打法。优势是什么?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便宜。”
他一下就把我的思路打开了,原来我都没有想到,这是他被称为高手的原因吧。
“原来重庆的劳动力,有两个特点。第一,刚从农业中解放出来,普遍技能不高,并且资本积极不多。第二,大多数在沿海打工,工种主要是体力活,建安之类,工厂普工,挣得少。”
这很符合实际,我舅舅家,除了表弟,其它都是普工。而王叔叔家,如果没有我,现在他两个子女恐怕还在普工的层次挣扎,没有上进的机会。
“所以,重庆选择的工业升级的路径就是渐次发展的,以适应这个劳动力的现状。比如最开始是摩托车,后来有了熟练工人过后,再是汽车。最开始是初级建安公司的土石方工程,现在可以修跨江大桥和复杂隧道。最开始是做富士康代工厂,后来变成平板电脑的主要生产基地,这是一步步做上来的。不怕起点低,就怕不进步,只要人们都有致富的上进心,就有学习的动力和成长的欲望,这就是重庆正确的路径。”
谁知道,我身后就有一个长安汽车的高管,他几乎受到了身边许多人的询问,他原来就在生产摩托车。现在,摩托车的一些生产线,已经下移到越南了。
“打苦工挣了第一桶金,除了消费,就得积累。要不然,投入再生产的资本就没有了。我说过,最大的消费是住房,如果房价过高,这一批劳动力承受不了,就不会聚焦到这里来,用脚投票,他会选择回到乡间,或者到工资更高的沿海打工,成为候鸟。重庆这样的大城市,光靠候鸟经济,是没有出路的。”
候鸟经济是中国目前许多县城的景况。平时没几个年轻人,消费水平也不高,一旦过年了,市场突然火爆起来。因为,打工的带全回来了。这就是候鸟经济,每年只能做一个月好生意。
“为了防止地价过快增长,重庆探索了地票制度,扩充了土地的来源。并且,给农民进城提供了最原始的启动资金,这在全国,是开创性的。所以,我说,重庆的领导,选择了一条最适合本地的发展思路。如果重庆的房价如同成都一样,从居住环境来看,你选择哪一个?”
本来成渝经济是一体化的,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消费,如果不扮演好自己的比较优势的角色,恶性的同质竞争,只能是两败俱伤。
“好,下面我再讲讲成都。这个城市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型城市。并不是说它没有生产,但它的生产,所吸引的就业人口是不多的,当然,它制造业,都散在周边城市了。成都所保留的,主要是服务业。这个行业是它千百年来的定位,消费和生产模式造成的,没必要改变它。”
四川有钱人,都选择在成都养老。不仅如此,周边的青海西藏云南的人,有许多在成都买房养老,是因为,它的确是一个风景好、节奏慢而消费丰富的城市。
“成都以消费为主体的经济模式,吸引着大量有钱人进入它消费,卖给有钱人的房价,当然比卖给工人的房价要高,这是肯定的。但是,它的房价又不如其它发达二线城市,比如武汉、南京、苏州高,这是为什么呢?”
的确,我在温州时就听说,有几波次,温州炒房的大妈们,在成都吃了亏,听说过许多分析,他的结论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成都已经实行了城乡一体化,只要政府愿意,用石灰画个框,就可以建房子,住在温江与成都市没有区别,这种地租级差不明显的城市,炒房是要吃亏的。”
级差不明显,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对成都的评价。
“成都平原历史以来,就是富庶为名,并且近代未经历过毁灭性战争,所以,中心城区与周边郊区,公共资源都很好,服务和消费水平都差不多。以重庆为例,以解放碑为中心,半径每增加一公里,地皮价格就完全不同。但在成都,没这现象,有时距离中心区两公里甚至五公里的地方,地皮价格都没多大差异。所以,他摊了大饼,你怎么炒?物以稀为贵,它的土地几乎是无限的,你怎么抬价?”
垄断稀缺地段的房屋供给,是温州炒房团惯用的手法。但成都根本就没有什么稀缺珍贵地段的概念,就没办法操作了。
“所以,重庆走了一条正确的路。按股市的说法,慢牛比疯牛健康,我们要给重庆市政府一个大大的赞。”
他的演讲结束了,现场反映很热烈。我对所谓的房地产并不感兴趣,但我对他的思维方式感兴趣。一个高手,肯定思维方法上,有独特的地方。
我觉得,他喜欢从最基础最原始的问题开始思考,不是简单对房价进行技术上的分析,把它纳入中国历史进程甚至世界经济史中参照,是有底气的做法。
人性没变,经济发展的规律就没变。条件不同,所以发展的阶段和模式不同。这个逻辑其实很通顺,但大家就是没有注意到。
他在回答大家问题时,有一个回答让我对他肃然起敬。有人问他,为什么近段时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美国最高端的商务房产上。
他的回答很长,但初心伟大。他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美国也是人,人性相同,所以基本规律相似。
但不同的是,美国已经发展到高级阶段,他想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其市场的规律。
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
他引用这句话,表明了他曾经是受过传统教育,并熟知老毛的。
他成长的年代,跨越了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几道坎,思维的方式虽然很触及根本,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他所受教育的特点。每个人不可能完全超越自己的时代,尽管他是最聪明的人。
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半个政治家。他曾经对他的一个兄弟,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的王总说过:“有钱和有名,在中国,你只能选择一个。”
这个说法,透露出他政治上和社会上的敏感性。其实,冯总本人所办的公司,基本上没有中国市场活动了。因为他名气实在太大。他知道,智者的下场并不好,中国历代都这样,这是人性。
我想,他跑到美国投资,与其说是试水,不如说是狡兔三窟,为自己的隐退,多作一个准备。
这事,我没法与他探讨,即使提问,他也不会回答。隐退,首先是隐,把自己最真实的目的,隐藏起来,如同张良当年对皇帝宣称,他的目的只不过是喜欢炼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