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右!狗剩啊,你是老夫的得意门生,来年会试的时候,可一定要安心考好,摘个进士回来,也算是圆了老夫毕生之心愿!”
张宏济有些无奈也有些好笑道。
万般皆下品,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对科举这事儿那是无限的热情,尤其是这进士一科,参加的学子大多年岁已然不小,像李狗剩这般十四岁这就得以参加会试的已然是凤毛麟角,所以张宏济不由也是对李狗剩充满了信心,狗剩这娃,相信抓个进士回来定是不在话下!
“狗剩啊,老夫毕生的心愿,如今也就只能交给你来帮老夫完成了,老夫未竟的事业,如今就只能交与你来继承了!”
张宏济欣慰的笑道。
李狗剩恭敬的鞠了一躬,算是应承。
“好了,说着说着又扯远了,再说这会试。”张宏济感慨了半天,这又接起了方才的话头儿:“各地举人来京师参加会试之前呢,还要再参加一次复试,这科举是国之大器,中了进士便可为官,朝廷自然也少不了设下一道又一道的关卡,肯定是不可能让你那么舒服就过了!”
张宏济说着这也笑了起来:“当年老夫参加多次复试得过,可就是及到会试的时候屡屡不过,说来也是引为一生之恨啊!”
“本来我大明规定若是举人三科会试不过,便可应吏部大挑,可老夫当年心气儿高,心想一个举人做官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由此这才落了那黄主簿的下风,若是老夫当年没这一身又臭又硬的骨头,几十年下来,说不定也已经是一县知县了呢!”
若不是李狗剩乡试得过,估摸着这些话张宏济也不会对李狗剩说。
会试三年一届,由朝廷六部之一的礼部主持,大明每年录取的进士大概三百人左右。
试想一下,偌大的一个大明帝国,三年仅录取三百考生,平均一年不过一百人!录取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其实张宏济说的这些李狗剩大多知晓,学子中了举人之后其实老师一般也没有太多的知识再去传授,这会儿的教学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是切磋,张宏济如今也只是多说些自己的过往,让李狗剩吸取自己这前车之鉴就是了。
李狗剩如今的任务除了如饥似渴的温读经书以外,就是练字。
殿试不同于乡试,考生的考卷会有人誊录,殿试的考卷都是直接呈送给考官们,包括当朝皇帝看的,所以考生的字迹好坏会对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后世大清朝的名臣龚自珍就是因为字迹不好只能得个进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这也成了他一生永远的痛,由此对于很快就要进京赶考的学子来讲,除了看书,习字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李狗剩现在每天起床以后都会写上一个时辰的字,时不时的还要再去淘些字帖回来多加临摹,以期自己的字能得到突飞猛进,考试的时候大放异彩。
考试对于考生来讲从来都没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说法,永远都是嫌时间不够用,嫌准备不充足,可是考试却总会如期而至,永远不会姗姗来迟。
吃了这当下的过年饺子,自己就该启程去那京师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