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在王家登堂入室的,哪怕仅仅只是外室,也可以算是朝堂上非同一般的角色,大多都是身出名门或者是手握实权。王氏当年党羽遍布朝堂,若说影响力,暂时还不是新晋炙手可热的谢家所能够相比的。
比如现在这济济一堂,不乏一郡太守或是某部的将军,即使这些人不能够亲至,也会派嫡亲的家眷前来寄托哀思。
端坐在这里的人中,就有赵高费了几年功夫试图寻找的人物——故大司马,同样位列武庙七十二的名将,陶侃的后人。
当年陶侃以区区江东一寒门,从县吏开始,一步一步依靠卓越的政绩和军功升到太尉,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在权力巅峰时刻,他甚至可以隐隐和王氏争锋,然而缺少底蕴的他在年老的时候果断选择放权,一次性交出了一辈子出生入死奋斗来的军权,以此换得了陶氏一族的平安。
当然,对于寒门而言,平安即是没落。
他的儿子之中,除了袭了长沙郡公的一脉,其余出仕的基本都只能止步于州郡便再难更进一步,到了孙子一代,大多都已经退至府县,或者根本不能出仕了。
这次亲自登门的,就是他的孙子现在的长沙郡公陶弘,虽然他还挂着光禄勋这样的九卿虚职,论实权的话,估计还比不上一县县尹。
“弘毅和陶公是旧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赵高的耳畔响起,弘毅是他的表字,通常情况下只有熟识的朋友才会这么亲热的称呼。此时在外堂待客的还有孟府的常客王肃之,他对桓伊和王徽之聊天的内容同样不感兴趣,这个时候看到赵高的眼神不断在陶弘那里扫来扫去,不由得好奇的问道。
“不熟。”赵高摇了摇头否认道。陶家也是没落了,或者说在这个剧情世界里缺乏传承的家族没落地都快。以陶侃的身份肯定是位列史诗级历史人物,可到了他孙子这一代,袭爵的陶弘居然只有历史E级,这还是占了身份地位上的光,真实的能力恐怕更是堪忧。
“哦,陶桓公当年何等英雄!”王肃之看着在座位上畏畏缩缩地陶弘,嘿嘿笑了两声。他说出来的话倒是赞扬陶家,可是话中的语意就不能深究了。
这就是寒门的悲哀了,和什么都不用做自然承袭高位的豪门士族比,他们即使付出一辈子的努力,很可能也到达不了别人的起点。
陶侃的儿子中,倒还有几个颇具一些才能,可到了孙子这一代,真真就没了人才。现在侍立在陶弘背后他的儿子陶绰之,此时更是明证,区区F级历史人物,就是那种纯粹依靠别人在史书上挂了个名字的。
“陶公!”赵高拱了拱手,刚刚王肃之虽然语气轻佻,却因为和陶氏距离颇远并没有被听到,不过赵高这个时候居然主动上前和陶弘说话,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论地位,陶弘除了有祖父的名头,陶家现在其实已经一无所有,堂堂公族子弟,居然已经没有一个在朝堂为官了。
见赵高向自己行礼,陶弘慌忙站起了身,同样是承袭的郡公,他的风仪甚至还比不上只有几岁的桓玄。
不过这也不怪他。赵高的传说度极高,在这个世界又是做过几次大事的人,以往看起来像个瘪三那是因为和他一起玩的都是这个世界顶级的家族人物,这个时候面对普通的士人,立即发挥了它真实的功效。
简单的寒暄过后,赵高立即把话题转向了陶氏这一代的子孙里。作为一郡的太守,赵高只是稍稍流露出一点想要征募属官的意思,就让陶弘惊喜莫名,言语之中颇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