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看官大大,可收藏一下)
次日,秦松、杨霸、仇千雪三人南下平江,然后转回临安。韩世忠带夫人梁红玉,于镇江军营外的五里长亭,宴送秦松三人。长亭的北面,是偌大的夏军军营,军营中,能听见一些士兵早练的吆喝声,和秦松来时,所见的气吞山河的威武场面,相去甚远。
如今夏军全军上下,都因皇上下旨不许抵抗金军,而处在落寞之中。长亭的南面,是镇江城,因民众信任韩世忠,并未出现南逃现象,此刻在繁闹中开启了它一天的繁华。军营和镇江城之间,是一片广袤平坦的水田,勤劳的农人,犁田的犁田,栽秧的栽秧,一片农忙景象,好像战争从未来过。
如丧家之犬、笼中困兽的完颜宗弼,从昨日下午起,到晚间,已将大军全部渡到长江北岸,回到了他可以纵横杀戮的江北大地。
天气很好,蔚蓝的天空中,有鹰、乌鸦、麻雀,甚至还有喜鹊在叫,四月的大地上的芦苇、芭茅、杂草、树木,全都郁郁葱葱,充满活力,如果抹去北边江岸的军营,这里就是一副恬静的江南水乡的田园景象。
长亭之中的木桌上,摆了一些酒菜,韩世忠举杯邀众人干了一杯酒后,道:“贤侄,你本军事奇才,可如今从军,就是一条屈辱之路。朝廷的国策已定,苟延残踹个几十年,大抵是没问题的,以后朝廷,就是你父亲等一帮文采风流的文臣天下,我等老朽武夫,终究会被朝廷遗弃的。你就回临安好生经营你的钱庄,他日若叔处境窘迫,也好带着家眷,去临安投奔你,不至于饿死街头。”
韩世忠的一番话下来,众人都有些黯然神伤,秦松看着韩世忠落寞无神的眼,道:“韩叔说那里话。叔乃朝廷军柱军魂,这大夏朝安生立命,想偏安一隅,还得靠叔这样的军人,而不是父亲等那帮嘴炮。即便朝廷对金俯首屈膝,还是会倚重叔这样的军人的。”
韩世忠看了一眼北方,又道:“贤侄啊,不好说啊不好说,世事难料,世事难料...”
秦松对韩世忠道:“叔,您得振作起来,纵观历朝历代,我汉男儿何时曾为奴过?即便朝廷对金俯首称臣,您也得将您所率之军,打造成一之威风凛凛的铁军,保我汉人最后一丝尊严。”
韩世忠脸上露出笑容,用欣赏了眼光看着秦松道:“身不逢时啊,贤侄。你我若能遇见一位明主,定能开创一个盛世局面。好!叔听你的,即便皇上跪下了,我韩世忠也要站着!”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总有一别,酒过三巡之后。众人相互告别,秦松三人乘马车向南,韩世忠和夫人跃身上马回军营。马上的韩世忠,口中吟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踏马和夫人并排,慢慢朝军营走去。
秦松三人,乘着韩世忠安排的马车,进入镇江城。镇江城比来时恬静不少,虽街头巷尾,街坊邻居仍聚集在一起,还在谈论战事,但脸上大都是愤慨与落寞并存。偌大的铁匠铺子,偶尔有几声叮当捶打铁块的声音。
街道两旁的抗战血书,全都不见踪影。街巷里,也有书生,在愤慨地揭露皇帝的懦弱和一帮贪生怕死的文臣的卖国行径,人们围观了一下,终究觉得已没甚多大意思,慢慢散去。
秦松三人出了镇江城,马夫就奋力扬鞭,抽打马背,一路快速地朝南奔去。马蹄扬起的尘灰如一条黄龙,在马车后翻滚。马路两旁的农田里,有农人在耕种农田,想来都已晓得了金军已渡江北上。马路上,也有拖家带口北归的逃难之人。于中午时分,到达梁溪,三人和马夫找家路边的餐馆,吃了顿便饭,又策马南下。秦松要一日赶到平江府,得抓紧时间。
从梁溪到平江的路上,北归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前几日,苦愁着脸,南下逃难的民众,如今又大包小包地抗在肩头,邀着自己的亲人,北上回到自己的故土,自己的家中,唯一和南逃时不同的景象是,民众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道路两旁的农人,抓紧犁田,虽因战事耽搁了些时日,还可赶着季节,种下水稻,秋天多少是会有些收成的。孩童多跟随大人,在田头玩耍。调皮的男孩光着身子,在田中打泥仗。马夫在不撞倒民众的情况下,尽量将速度加快。行至一个小村寨时,马车被人拦截了下来。
一个中年男子,揭开轿子的布帘,看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